在妊娠期,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,孕妇各个系统都会出现一系列相适应的生理变化。这些变化一旦超越了生理范畴,或者由于孕妇患病而不能适应妊娠的变化,孕妇和胎儿就会出现病理情况。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,对胎儿及其成熟度进行监护,并及时处理孕妇妊娠期常见症状,是保证母儿健康,降低临产期死亡率的必要措施。这些必要的措施,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孕期监护及保健。
孕期监护及保健主要有两部分内容。一是孕妇监护及孕妇管理。二是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。首先了解一下怎样对孕妇进行监护。孕妇监护是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来实现的。那么什么时间开始产前检查呢?为了提高人口素质,优生优育,怀孕前,夫妇双方就应该进行遗传学、病毒学等方面的检查,女方还应该进行心、肝、肾等功能、血液等方面的检查。确诊怀孕三个月,也就是12孕周前应该进行初查,就是首次产前检查。复诊产前检查的时间,从12-28孕周,每月检查一次。28-36孕周,每两周检查一次。36孕周以后:每周要检查一次。整个妊娠期间产前检查的次数不能少于九次。凡属于高危孕妇,应该酌情增加检查的次数。
初查都有哪些内容呢?初次产前检查:初查时应该详细地询问病史;进行比较全面的全身体格检查;产科检查;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。
初查时要建立孕期保健手册,询问病史,应该详细了解孕妇的年龄、职业、孕妇的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,既往史及手术史;本次妊娠过程;家族史;丈夫健康状况;还要推算预产期。预产期的推算方法是:按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,月份-3(或+9)日数+7,例如末次月经的第一天是1999年4月24日,那么预产期就应该是2000年的1月31日。如果没有记住末次月经或者经期不规律的孕妇,就要根据早孕反应的时间,最早一次尿HCG检查阳性的时间,初感胎动的时间,以及宫高腹围等来加以综合判预产期。
询问病史后,进行全身体格检查,也就是产前检查的第二个内容。首先要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,包括营养、身高、体重、脊柱四肢有否畸形等,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,还要检查乳房的发育情况。发现乳头凹陷要及时纠正预防,孕妇正常时的血压不应该超过18.7/12KPa,也就是140/90mmHg,如果左侧的血压比基础血压升高4.0/2.0KPa,也就是30/15mmHg,或者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>11.3Kpa,(>85mmHg)孕妇容易发生妊高症,应该注意监护孕妇的脉搏呼吸,孕妇应采取左侧卧位,注意休息,每次产前检查都要称体重,妊娠晚期每周增加不应该超过500克,增加过速时就应该考虑有无水肿,或者隐性水肿,妊娠所致的水肿多由踝部开始,如果休息后水肿消失为生理性水肿,如果休息后不消失,属于病理性水肿。检查时应该注意水肿的范围,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,经休息以后不消退者以一个“+”号表示,水肿延及到大腿部,以“++”表示,“+++”表示水肿已延及外阴及腹部。全身水肿或伴有腹水者用“++++”表示。水肿累及大腿、腹部以及全身时,应该考虑为病理状态,应该注意有无贫血,妊高症的可能,并给予及时的治疗。
产科检查是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。主要包括腹部检查、骨盆测量、阴道检查等。腹部检查时,孕妇排尿以后取仰卧位,检查者位于孕妇的右侧,按视诊、触诊、听诊的步骤进行腹部检查。视诊就是观察腹部的形态、大小、有否水肿、妊娠纹和手术疤痕等。然后用皮尺测量宫高和腹围。宫高就是测量持股连合上缘,分点到宫底部的曲线距离,腹围是测量平起后,腰段正中的周径。测量宫高、腹围之后,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的大小,胎产式、胎方位、胎先漏,以前先漏部是否衔接。
第一步,检查者位于孕妇的右侧,两手置于子宫底部,了解子宫外形,并摸清宫底的高度,估计胎儿大小是否与妊娠的月份相符等。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,判断宫底的胎儿部分。若为胎头,则硬而圆,而且有浮球感,不变形。如果宫底部软而宽,不规则,变形,则为胎儿的臀部,第二步,检查者的双手分别置于腹部、子宫两侧壁,一手固定,另一只手轻轻的伸按检查。两手交替,仔细分辨胎背和胎儿四肢,平躺==为胎背,高低不分可以变形的部分则为胎儿的肢体,第三步,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,置于耻骨联合上方,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臂,左右推动是确定是否衔接。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,说明已经衔接,胎儿双顶径已经进入骨盆入口。第四步检查时,检查者背对孕妇,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,入骨盆入口方向向下伸按,再次核对胎先露部分,并且确定胎先露入盆的程度。
腹部检查的第三个内容是听诊胎心音。胎心音是从胎儿的肩甲肩传导的,因此在靠近孕妇的腹部上方的孕妇腹壁,听到的胎心音最清楚。头先露时,在枕左,枕右下方,==线上的胎心音最清楚。臂先露时,在脐左或脐右上方,脐给线或者==长线上,胎心音听得最清楚。肩先露时,胎心音最清楚的位置是在靠近脐部的下方。听诊胎心音时,要与子宫杂音,腹主动脉音,脐带杂音相鉴别。子宫杂音为吹风样低音响;腹主动脉音为咚咚样强音响。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,都与孕妇的脉搏相一致。脐带杂音,虽然与胎心音一致,但是它呈吹风样,这是脐带杂音。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几点,就会找准胎儿的位置听诊胎心音,并与其它杂音加以鉴别。
产科检查的第二项内容是进行骨盆测量。骨盆的形状及大小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所以,骨盆测量,是产前检查必不可少的项目。临床中,测量骨盆的方法有两种。一是骨盆外测量。二是骨盆内测量。骨盆外测量共有七条径线,一是骼棘间径,孕妇取伸腿仰卧位,测量两骼棘上及外圆的距离。正常值为23-26cm,第二条径线是骼嵴间径。测量两骼嵴外圆最宽的距离,正常值为25-28cm,测量骼棘,骼嵴间径,可以间接的推测骨盆入口行径的长度。第三条径线是粗隆间径,孕妇取伸腿仰卧位,测量两骨骨粗隆外圆的距离,它的正常值为28-31cm,测量粗隆间径可以间接地推算出骨中骨盆横径的长度,测量第四条径线时孕妇取左侧卧位,右腿伸直,左腿屈屈,测量骶耻外径,它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。骶耻外径是测量第五腰椎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。正常值为18-20cm,第五条径线是测量坐骨结节间径或者称为出口间径,测量时孕妇取仰卧位,两腿弯曲,双手抱膝,测量两坐骨结节内测圆的距离。正常值是8.5-9.5cm, 它可以直接地反映出骨盆出口行径。坐骨结节间径也可以用检查者的手拳测量。如果其间可容纳成人手拳,则大于8.5cm即属正常。骨盆外测量的第六条径线是出口后矢状径,检查者右手食脂伸入孕妇肛门向胝骨方向,拇指与体外胝尾部,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,将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终点,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,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的长度,正常值为8-9cm,骨盆外侧测量的第七项,是测量耻骨弓的角度,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以后,放在耻骨联合下缘,两拇指平放在耻骨架子上,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,它可以反映出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。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度,小于80度为不正常。
当孕妇骨盆外测量有狭窄时,应该进行骨盆内测量。内测量一般在孕24-36周之间进行。外阴消毒以后,通过阴道检查测定三条径线。一是骶耻内径,也叫对角径,它反映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。检查时将一手的食指中指伸入阴道,用中指尖触到骶甲上缘终点,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,用另一手食指准确的标记截出点。冲出手指以后,测量中指尖到。接触点的距离既为对角径,再减去1.5-2cm即为骨盆入口的后径值,正常值约为11cm。
骨盆内测量第二条径线是坐骨棘间径。也就是两坐骨棘间的距离。测量时将一手食指、中指放入阴道内,分别触及两坐骨棘,估计其间的距离。正常值约为11cm。骨盆内测量第三条径线是坐骨切迹宽度,它代表中骨盆后十==间径,也就是骶棘韧带的宽度。测量时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,它的正常值是5.5-6cm,也就是能容纳三横指,否则为中骨盆狭窄。
产科检查的内容,还有阴道检测。阴道检查应于妊娠早期及中期进行。它不仅可以了解产道、子宫、附件有无异常情况。还可以判断颈管长度,颈口是否松驰等等。进行肛诊检查可以了解胎先露部,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、坐骨切迹宽度,以及测量出口后矢状径等。
每次产前检查之后,将检查的结果,包括血压、胎心率、体重、浮肿、宫底高度、腹围、胎位等分别地记录于妊娠图上。绘制成曲线图,观察动态变化。这样可以早期的发现孕妇及胎儿的异常变化。
在产前检查中,对孕妇还应该做下列辅助检查。一是血常规。包括红细胞RBC 计数:血红蛋白Hb值:红细胞 RBC压积;白细胞WBC总数及分类;血小板数;血型;尿常规。包括尿蛋白;尿糖;尿沉渣镜检。还应该进行肝功能,炎血清学检查;柯萨奇病毒检查。在妊娠三十周左右,还应该做糖尿筛查实验。阳性者做糖外量实验,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B超,超身心动,洋水细胞培养,血染色体和谐分析等项检查。以上我们介绍了初次产前检查的内容。
在妊娠期,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,孕妇各个系统都会出现一系列相适应的生理变化。这些变化一旦超越了生理范畴,或者由于孕妇患病而不能适应妊娠的变化,孕妇和胎儿就会出现病理情况。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,对胎儿及其成熟度进行监护,并及时处理孕妇妊娠期常见症状,是保证母儿健康,降低临产期死亡率的必要措施。这些必要的措施,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孕期监护及保健。
孕期监护及保健主要有两部分内容。一是孕妇监护及孕妇管理。二是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。首先了解一下怎样对孕妇进行监护。孕妇监护是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来实现的。那么什么时间开始产前检查呢?为了提高人口素质,优生优育,怀孕前,夫妇双方就应该进行遗传学、病毒学等方面的检查,女方还应该进行心、肝、肾等功能、血液等方面的检查。确诊怀孕三个月,也就是12孕周前应该进行初查,就是首次产前检查。复诊产前检查的时间,从12-28孕周,每月检查一次。28-36孕周,每两周检查一次。36孕周以后:每周要检查一次。整个妊娠期间产前检查的次数不能少于九次。凡属于高危孕妇,应该酌情增加检查的次数。
初查都有哪些内容呢?初次产前检查:初查时应该详细地询问病史;进行比较全面的全身体格检查;产科检查;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。
初查时要建立孕期保健手册,询问病史,应该详细了解孕妇的年龄、职业、孕妇的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,既往史及手术史;本次妊娠过程;家族史;丈夫健康状况;还要推算预产期。预产期的推算方法是:按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,月份-3(或+9)日数+7,例如末次月经的第一天是1999年4月24日,那么预产期就应该是2000年的1月31日。如果没有记住末次月经或者经期不规律的孕妇,就要根据早孕反应的时间,最早一次尿HCG检查阳性的时间,初感胎动的时间,以及宫高腹围等来加以综合判预产期。
询问病史后,进行全身体格检查,也就是产前检查的第二个内容。首先要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,包括营养、身高、体重、脊柱四肢有否畸形等,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,还要检查乳房的发育情况。发现乳头凹陷要及时纠正预防,孕妇正常时的血压不应该超过18.7/12KPa,也就是140/90mmHg,如果左侧的血压比基础血压升高4.0/2.0KPa,也就是30/15mmHg,或者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>11.3Kpa,(>85mmHg)孕妇容易发生妊高症,应该注意监护孕妇的脉搏呼吸,孕妇应采取左侧卧位,注意休息,每次产前检查都要称体重,妊娠晚期每周增加不应该超过500克,增加过速时就应该考虑有无水肿,或者隐性水肿,妊娠所致的水肿多由踝部开始,如果休息后水肿消失为生理性水肿,如果休息后不消失,属于病理性水肿。检查时应该注意水肿的范围,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,经休息以后不消退者以一个“+”号表示,水肿延及到大腿部,以“++”表示,“+++”表示水肿已延及外阴及腹部。全身水肿或伴有腹水者用“++++”表示。水肿累及大腿、腹部以及全身时,应该考虑为病理状态,应该注意有无贫血,妊高症的可能,并给予及时的治疗。
产科检查是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。主要包括腹部检查、骨盆测量、阴道检查等。腹部检查时,孕妇排尿以后取仰卧位,检查者位于孕妇的右侧,按视诊、触诊、听诊的步骤进行腹部检查。视诊就是观察腹部的形态、大小、有否水肿、妊娠纹和手术疤痕等。然后用皮尺测量宫高和腹围。宫高就是测量持股连合上缘,分点到宫底部的曲线距离,腹围是测量平起后,腰段正中的周径。测量宫高、腹围之后,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的大小,胎产式、胎方位、胎先漏,以前先漏部是否衔接。
第一步,检查者位于孕妇的右侧,两手置于子宫底部,了解子宫外形,并摸清宫底的高度,估计胎儿大小是否与妊娠的月份相符等。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,判断宫底的胎儿部分。若为胎头,则硬而圆,而且有浮球感,不变形。如果宫底部软而宽,不规则,变形,则为胎儿的臀部,第二步,检查者的双手分别置于腹部、子宫两侧壁,一手固定,另一只手轻轻的伸按检查。两手交替,仔细分辨胎背和胎儿四肢,平躺==为胎背,高低不分可以变形的部分则为胎儿的肢体,第三步,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,置于耻骨联合上方,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臂,左右推动是确定是否衔接。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,说明已经衔接,胎儿双顶径已经进入骨盆入口。第四步检查时,检查者背对孕妇,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,入骨盆入口方向向下伸按,再次核对胎先露部分,并且确定胎先露入盆的程度。
腹部检查的第三个内容是听诊胎心音。胎心音是从胎儿的肩甲肩传导的,因此在靠近孕妇的腹部上方的孕妇腹壁,听到的胎心音最清楚。头先露时,在枕左,枕右下方,==线上的胎心音最清楚。臂先露时,在脐左或脐右上方,脐给线或者==长线上,胎心音听得最清楚。肩先露时,胎心音最清楚的位置是在靠近脐部的下方。听诊胎心音时,要与子宫杂音,腹主动脉音,脐带杂音相鉴别。子宫杂音为吹风样低音响;腹主动脉音为咚咚样强音响。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,都与孕妇的脉搏相一致。脐带杂音,虽然与胎心音一致,但是它呈吹风样,这是脐带杂音。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几点,就会找准胎儿的位置听诊胎心音,并与其它杂音加以鉴别。
产科检查的第二项内容是进行骨盆测量。骨盆的形状及大小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所以,骨盆测量,是产前检查必不可少的项目。临床中,测量骨盆的方法有两种。一是骨盆外测量。二是骨盆内测量。骨盆外测量共有七条径线,一是骼棘间径,孕妇取伸腿仰卧位,测量两骼棘上及外圆的距离。正常值为23-26cm,第二条径线是骼嵴间径。测量两骼嵴外圆最宽的距离,正常值为25-28cm,测量骼棘,骼嵴间径,可以间接的推测骨盆入口行径的长度。第三条径线是粗隆间径,孕妇取伸腿仰卧位,测量两骨骨粗隆外圆的距离,它的正常值为28-31cm,测量粗隆间径可以间接地推算出骨中骨盆横径的长度,测量第四条径线时孕妇取左侧卧位,右腿伸直,左腿屈屈,测量骶耻外径,它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。骶耻外径是测量第五腰椎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。正常值为18-20cm,第五条径线是测量坐骨结节间径或者称为出口间径,测量时孕妇取仰卧位,两腿弯曲,双手抱膝,测量两坐骨结节内测圆的距离。正常值是8.5-9.5cm, 它可以直接地反映出骨盆出口行径。坐骨结节间径也可以用检查者的手拳测量。如果其间可容纳成人手拳,则大于8.5cm即属正常。骨盆外测量的第六条径线是出口后矢状径,检查者右手食脂伸入孕妇肛门向胝骨方向,拇指与体外胝尾部,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,将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终点,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,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的长度,正常值为8-9cm,骨盆外侧测量的第七项,是测量耻骨弓的角度,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以后,放在耻骨联合下缘,两拇指平放在耻骨架子上,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,它可以反映出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。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度,小于80度为不正常。
当孕妇骨盆外测量有狭窄时,应该进行骨盆内测量。内测量一般在孕24-36周之间进行。外阴消毒以后,通过阴道检查测定三条径线。一是骶耻内径,也叫对角径,它反映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。检查时将一手的食指中指伸入阴道,用中指尖触到骶甲上缘终点,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,用另一手食指准确的标记截出点。冲出手指以后,测量中指尖到。接触点的距离既为对角径,再减去1.5-2cm即为骨盆入口的后径值,正常值约为11cm。
骨盆内测量第二条径线是坐骨棘间径。也就是两坐骨棘间的距离。测量时将一手食指、中指放入阴道内,分别触及两坐骨棘,估计其间的距离。正常值约为11cm。骨盆内测量第三条径线是坐骨切迹宽度,它代表中骨盆后十==间径,也就是骶棘韧带的宽度。测量时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,它的正常值是5.5-6cm,也就是能容纳三横指,否则为中骨盆狭窄。
产科检查的内容,还有阴道检测。阴道检查应于妊娠早期及中期进行。它不仅可以了解产道、子宫、附件有无异常情况。还可以判断颈管长度,颈口是否松驰等等。进行肛诊检查可以了解胎先露部,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、坐骨切迹宽度,以及测量出口后矢状径等。
每次产前检查之后,将检查的结果,包括血压、胎心率、体重、浮肿、宫底高度、腹围、胎位等分别地记录于妊娠图上。绘制成曲线图,观察动态变化。这样可以早期的发现孕妇及胎儿的异常变化。
在产前检查中,对孕妇还应该做下列辅助检查。一是血常规。包括红细胞RBC 计数:血红蛋白Hb值:红细胞 RBC压积;白细胞WBC总数及分类;血小板数;血型;尿常规。包括尿蛋白;尿糖;尿沉渣镜检。还应该进行肝功能,炎血清学检查;柯萨奇病毒检查。在妊娠三十周左右,还应该做糖尿筛查实验。阳性者做糖外量实验,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B超,超身心动,洋水细胞培养,血染色体和谐分析等项检查。以上我们介绍了初次产前检查的内容。